一、前期筹备(关键!60%的坑在这阶段埋下)
1. 明确核心需求
别急着动手!先问清老板或甲方:
会议目标(是签单、品牌曝光、还是内部培训?)
参会人群(客户、领导、员工?人数大概多少?)
预算上限(先问钱!别做完了发现超支背锅)
2. 组建团队,分工到人
小会议1-2人足够,大型会议必须分:
总控(盯全局,对接领导)
执行(场地、物料、设备)
接待(签到、食宿、交通)
宣传(摄影、新闻稿、直播)
关键点:用共享表格(比如腾讯文档)列任务清单,每天下班前同步进度。
3. 场地踩点,细节决定成败
别只看照片!必须实地看:
测网络信号(尤其领导讲话的位置)
看厕所距离(超过50米体验差)
试麦克风回声(圆桌会议室常见问题)
隐藏成本:LED屏是否单独收费?超时1小时加多少钱?空调费是否另算?
4. 日程表要“反人类设计”
比如:
领导讲话原定10分钟,实际至少预留15分钟;
茶歇别卡整点(10:50开始,避免拖到11点没人回来);
重要环节(签约、颁奖)往前放,避免后半场人溜号。
二、执行阶段(现场比剧本更魔幻)
1. 物料清单照着抄
必带物品(除了常规资料):
大号充电宝(嘉宾手机没电会找你)
别针、双面胶(桌牌突然倒下时救命)
备用U盘(演讲者PPT打不开直接换电脑插)
小药箱(创可贴、布洛芬,有人低血糖就靠你了)
2. 签到环节的坑
提前测试扫码设备(遇到过二维码扫不出的崩溃吗?)
纸质签到表备用(电子系统崩了还能手写)
区分身份:嘉宾、媒体、普通参会者用不同颜色胸牌(避免混进蹭饭的)。
3. 现场控制潜规则
领导座位:提前问清职务排序(拍照时C位不能错)
PPT统一收:提前1天让所有人发你备份,避免现场临时改内容
摄影机位:领导讲话时别拍观众打哈欠(别问怎么知道的)
茶歇时间:盯着服务员补饮料(最后10分钟基本只剩空盘子)
三、突发情况预案(没有Plan B就别干这行)
1. 人员缺席
关键嘉宾迟到?主持人先互动提问拖时间
演讲者堵车?提前让他把PPT发你,找同事代讲
2. 设备翻车
投影仪黑屏:立刻切换备用笔记本
麦克风啸叫:快速关掉全场麦,用手持麦顶替
3. 时间失控
领导超时:写纸条“剩余5分钟”递过去
环节冷场:准备2-3个托儿提问(提前沟通好)
四、会后收尾(做不好前功尽弃)
1. 当天必须做完:
回收所有资料(合同、签到表存档)
结算供应商款项(别拖,下次合作才好砍价)
2. 反馈收集:
发问卷给参会者(重点问“最不满意的环节”)
内部复盘会(记录哪里想骂人,下次改进)
3. 宣传跟进:
24小时内发新闻稿(带照片)
朋友圈素材包发给领导(他们懒得自己整理)
血泪经验总结
1. 千万别相信“随便搞搞”:领导说简单,但现场出问题第一个找你
2. 留10%预算应急:临时加座椅、买矿泉水都得花钱
3. 穿平底鞋:一天走2万步是常态
4. 学会甩锅:酒店设备问题?提前签合同写明责任方!